9CaKrnJBjqG sports.huanqiu.comarticle欢迎“个性”拒绝“任性” 体坛大腕应自我约束/e3pmh3jvm/e3pn61psg/e3pn61qfv【环球网综合报道】曾几何时,举国体制下的中国运动员被人认为“个性缺失”,总是枯燥的遵循“三点一线”的发展历程,取得好成绩后也总是会“首先感谢国家”。随着体育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高速发展,中国体育健儿终于摆脱了“千人一面”的形象:李娜既能风趣的开涮自己的丈夫,也能“咆哮”发布会;孙杨可以在镜头前留下腼腆的笑容,也可以与教练恶语相向;陶劲赢得了奥运冠军,也能殴打自己的教练……一时间,这些事件很难让人分清“任性”和“个性”的差别,而这个尺度究竟怎么把握?李娜:用“三叩九拜”向媒体开战“一姐”的暴脾气由来已久,她和国内媒体之间的“不对付”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在今年法网比赛中的种种“呛声”,娜姐习惯性的把自己推上了舆论顶尖。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李娜法网输给了一个世界排名67位的选手已经极具戏剧性,但接下来一姐斥责记者和粉丝的“三叩九拜论”更是让所有人咂舌。在法网失利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娜已经面有愠色,曾打过交道的老记者纷纷表示李娜又要和记者“杠”起来了。果不其然,进行完一系列常规采访后,一名记者的问题成为了引火线——当记者问道:“这是你参加法网以来最差的战绩,能否对中国球迷说点什么?”输掉了比赛的李娜显然已经忍不住了,她说道:“我需要对他们说什么吗?我觉得很奇怪,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三叩九拜吗?和他们道歉吗?” 此言一出,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娜粉”、“娜黑”、路人的网络战拉开序幕。但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此事还尚未平息之时,晋级温网16强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李娜被问及“今天又被法网那个中国记者问出同样的问题是什么感觉”,娜姐笑着说:“居然今天还神奇般得看见那个人了,但问题是他可以有脸坐在那儿!我觉得这是最神奇的地方,但不管怎么样还是很感谢他们吧。因为他们的负面报道,让我自己变得更强大。”但显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这套“强大论”,“还有脸坐在那儿”这几个字让不少人大为光火。于是,更热烈的讨论又开始了。孙杨:誓与恩师“决裂”孙杨在奥运会的精彩表现让他有了“全民偶像”的闪亮称号,但历经了那些和恩师朱志根的纠葛之后,很多人心中的这个称号已经黯淡了,同时黯淡的还有孙杨自己的职业生涯。孙杨事件还得从年初说起:1月25日,有网友爆料,孙杨有个大他5岁的空姐女友。而后,孙杨承认了自己的恋情,还坦言女友确实比自己大了将近6岁。1月31日,孙杨和恩师朱志根发生争执,孙杨曝出一句:“你的训练太落后,我不跟你练了。”2月4日,孙杨所属的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宣布了对孙杨的处罚决定,孙杨将被扣发一个月的训练津贴,并且被暂停商业活动和个人代言。期间,孙杨曾表示过要更换教练的想法。直到3月4日,孙杨师徒在五十多名记者的注视下拥抱,两人冰释前嫌,这场闹剧结束。就在大家以为孙杨和朱志根关系真的和好时,7月10日,一位自称了解孙杨和恩师朱志根之间纠纷的知情人发表了一篇文章,在这篇《铁腕、反弹、失望——知情人曝孙杨朱志根矛盾细节》文章中披露了很多细节,文中称:“朱志根长期动不动就打人,扇巴掌,而且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训练,而是在生活中……2008年奥运会之前他把孙杨踢到水里,一嘴巴全都是血。”对于孙杨,那位“知情人”透露,孙杨因为洗衣机使用不当,淹了宾馆房间,两人情绪对立之下,被朱志根“一直从门口抽巴掌抽到窗口……”这只是知情人透露的几个事例之一。“知情人”对朱志根暴力解决问题的分析是:“可能朱导也是因为身体不好,脾气暴躁了一点。”劲爆的更在后面,知情人还爆料:孙杨师徒本来在上次一抱泯恩仇后,因为“赴高原训练”的问题,朱志根不愿带孙杨去,并且后来向国家队提出不让孙杨参加本月的巴塞罗那游泳世锦赛,被孙杨知道后,导致孙杨正式递交了更换教练的申请。朱志根没有明确表示是否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但他对该文内容的倾向性予以否认,“这是不可能的,我不可能无缘无故打他。”孙杨这次是否真会与恩师决裂?陶劲:殴打教练断送个人前程能战胜奥运冠军龙清泉,实力绝对不容小觑,这就是湖南举重名将陶劲。18岁的龙清泉对于陶劲的评价是“自己最大对手”。可是,这位实力名将却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原因只有一个:他殴打了自己的教练。今年6月上旬的一天,陶劲的教练在训练中要求他完成一组任务,但陶劲不仅不按照要求完成,还给了教练一巴掌。马上,两人就扭打起来,而年轻气盛的陶劲使出了柔道绝杀技 “一本”,将教练打翻在地……当这件事从封闭训练的湖南省举重队传出时,所有人都震惊了。而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暴力事件,早在上次备战全运会时,陶劲就曾出手打过队上的一名女子世界冠军,而这次竟将拳脚伸向了自己的教练。“敢于对带了自己好多年的教练动手,这事的性质非常严重,应该给予严肃处理。”最终,湖南省举重中心在征求了湖南省体育局的意见后,对陶劲作出了“劝其离队”的处分决定。其实陶劲是个非常好的苗子,他力量强、爆发力好,动作周正。曾参加62公斤级的比赛,并在2012年亚洲杯举重锦标赛的62公斤级比赛中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枚金牌。但是,湖南省举重队总教练周均甫说:“他虽然是今年全运会金牌的最有力争夺者,但连最基本的尊重师长都做不到,我们不希望他一个人毁掉全队。”本着惜才的目的,对于陶劲的处罚不是“开除”。三年之后或许他还会回来,但曾经的荣誉已经布满尘埃。李娜:既是“同行” 为何对立?无需置疑,李娜的江山是自己打出来的,但媒体的报道也让她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坛一姐。一姐受惠于媒体的宣传,却又在宣传中与媒体争执不下。李娜是学新闻的,“同行”何苦为难“同行”?学新闻時李娜曾说过:“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一名体育记者,能多站在运动员的角度上为他们说话”。我们能理解李娜的意思,她希望的记者是站在运动员角度的记者。可是,体育记者和运动员本就拥有不同的工作性质。对立的角色关系,这也许就是李娜如此对待记者的原因之一。其次,李娜的个性也不得不提。性格火爆、直言直语一直是李娜的特点,我们喜欢这样的运动员也讨厌这样的运动员。爱她快人快语,恨她不懂周旋。也许在李娜看来这是她的优势之一,但却让不少人发出“素质太低”的声音。这也就成了如今“成败介在”的局面。不如来对比一下彭帅,和李娜最大的不同在于她更成熟,即使面对媒体不怀好意的提问他仍能不动声色拿捏分寸的回答。尽管在追求个性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偶像。《人民日报》中有如下一段话:“在彰显个性渐成潮流的时代,体坛明星的个性是否就该理所当然地尽情释放?当体坛明星的个性已经让世风良俗难以包容,这样的个性是否还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当体育明星的个性已经变成一种肆无忌惮的任性,又有谁来约束这种可怕的任性?”孙杨:自我膨胀 金牌并非护身符当孙杨和恩师朱志根发生争执,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宣布了对孙杨的处罚决定,无期限暂停商业活动和个人代言。也许历史就从这一时刻倒转了,孙杨的光芒不在了。曾几何时,打开电视全都是可口可乐、邦德教育、安利纽崔莱、洁丽雅、昌盛电池、现代汽车、361度、伊利、华为手机……画面中的孙杨带着特有的笑容,而今,这些广告却已经很少见到了。可能孙杨现在尴尬的处境来自于这些光鲜亮丽的“荣耀”:一个还没懂事的孩子,在“整天泡在水里”、“每天4点起床”这样的严酷挑战人体极限的训练环境下坚持了16年。终于,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拿到了世界冠军。从此,欢呼声、赞美声,无时无刻的关注,没有人不认识他每个人都高喊他的名字。于是,这样的情况下的他很难不迷失自己。自我膨胀的孙杨曾经说过接广告绝对不会分心会把广告分为水中和陆地两种——拍陆地广告,会找间隙下水找水感;若拍水中广告,会把广告拍摄场地当做训练池,在拍摄中保持水感。他也曾开玩笑说道不会成为下一个谁谁谁。但这样看来,他似乎折翼的更快。90后的孙杨其实和普通人一样都会叛逆,但年少轻狂的一面总是很难让人喜欢。冠军背后与自己的努力必不可分,但是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金牌是伟大的,但金牌不是保护自己的护身符。陶劲:性格缺陷 管理之失曾经有人这么评论陶劲殴打教练事件:你的才能,也许能帮你一时,但你的性格,却足以毁掉你的一生。这句话用在这里简直适当极了。不同于李娜的火爆,孙杨的叛逆,陶劲事件表现出则是一种性格缺陷。暴力是绝对错误的存在,而对师长大打出手更让人唾弃。陶劲本是如此优秀的种子选手,也获得了亚洲冠军这样的殊荣。如今,他亲手将自己的前程断送。就算三年之后重回举重行业也难保出色,而且光辉的成绩下有个暴力的心,不知别人如何评价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只是陶劲自身的问题,管理者也应该承担一部分的责任。之前陶劲已经劣迹斑斑,早在备战全运会时,陶劲就曾出手打过队上的一名女子世界冠军。但是,当时队里并未进行任何处罚,所以陶劲自己才会变本加厉,从打队友升级成为打教练。现在回想,如果当时及时的发现问题批评改正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这幅局面,痛失一个天赋极佳的队员。如果陶劲还在,说不定下一届奥运冠军就是他。但如果只是如果,一切都已无法回头。学学姚明 别拿“任性”当“个性”我们追求的是运动员绝对意义上的个性自由,还是他们在道德底线要求之上的不同于人?我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回答:“我要感谢国家,感谢CCTV,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人。”但我们更不愿见到那些在我们认知范围之外超出常理的“出格”举动。所以,“个性”与“任性”之间的那个天平必须摆正。很多人都喜欢姚明,因为他有自己的特点而且绝不平庸,他有自己的想法但绝不出格。别人都说姚明有双重性格:有时候他像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有时候又像个精于世故的老年人。他的性格沉稳内敛,待人谦和,这一点从他在NBA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时常能发现他和队友谈笑风生的样子。姚明勤奋的样子更不用说了,看他受了多少伤就知道了。个性是最难改变的,但姚明却一直在改变。比较每一个时期的姚明总有一点个性吸引你来看。在姚明的性格中最让人敬佩的就是他有责任感,那是一份对自己、家庭、队伍、以及每一个粉丝的责任。姚明曾说过这样一席话:“我知道自己已经是很多人,特别是小孩子的偶像。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的模仿偶像的所作所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所以,我决定自己不但要做好事,还要让别人知道,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才能办成大事,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这是作为一个有个性的公共人物的必要要求。而且,姚明也真真正正是这样做的。人在圈内,身不由己。很多时候体育运动员背负的不仅仅是竞技范畴的东西,更有精神偶像的光环。如何来进行自我约束才是关键,“任性”和“个性”虽一字之差却失之万里。13736848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ijiayin环球网137368482000011[]{"email":"lijiayin@huanqiu.com","name":"lijiayin"}
【环球网综合报道】曾几何时,举国体制下的中国运动员被人认为“个性缺失”,总是枯燥的遵循“三点一线”的发展历程,取得好成绩后也总是会“首先感谢国家”。随着体育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高速发展,中国体育健儿终于摆脱了“千人一面”的形象:李娜既能风趣的开涮自己的丈夫,也能“咆哮”发布会;孙杨可以在镜头前留下腼腆的笑容,也可以与教练恶语相向;陶劲赢得了奥运冠军,也能殴打自己的教练……一时间,这些事件很难让人分清“任性”和“个性”的差别,而这个尺度究竟怎么把握?李娜:用“三叩九拜”向媒体开战“一姐”的暴脾气由来已久,她和国内媒体之间的“不对付”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在今年法网比赛中的种种“呛声”,娜姐习惯性的把自己推上了舆论顶尖。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李娜法网输给了一个世界排名67位的选手已经极具戏剧性,但接下来一姐斥责记者和粉丝的“三叩九拜论”更是让所有人咂舌。在法网失利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娜已经面有愠色,曾打过交道的老记者纷纷表示李娜又要和记者“杠”起来了。果不其然,进行完一系列常规采访后,一名记者的问题成为了引火线——当记者问道:“这是你参加法网以来最差的战绩,能否对中国球迷说点什么?”输掉了比赛的李娜显然已经忍不住了,她说道:“我需要对他们说什么吗?我觉得很奇怪,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三叩九拜吗?和他们道歉吗?” 此言一出,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娜粉”、“娜黑”、路人的网络战拉开序幕。但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此事还尚未平息之时,晋级温网16强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李娜被问及“今天又被法网那个中国记者问出同样的问题是什么感觉”,娜姐笑着说:“居然今天还神奇般得看见那个人了,但问题是他可以有脸坐在那儿!我觉得这是最神奇的地方,但不管怎么样还是很感谢他们吧。因为他们的负面报道,让我自己变得更强大。”但显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这套“强大论”,“还有脸坐在那儿”这几个字让不少人大为光火。于是,更热烈的讨论又开始了。孙杨:誓与恩师“决裂”孙杨在奥运会的精彩表现让他有了“全民偶像”的闪亮称号,但历经了那些和恩师朱志根的纠葛之后,很多人心中的这个称号已经黯淡了,同时黯淡的还有孙杨自己的职业生涯。孙杨事件还得从年初说起:1月25日,有网友爆料,孙杨有个大他5岁的空姐女友。而后,孙杨承认了自己的恋情,还坦言女友确实比自己大了将近6岁。1月31日,孙杨和恩师朱志根发生争执,孙杨曝出一句:“你的训练太落后,我不跟你练了。”2月4日,孙杨所属的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宣布了对孙杨的处罚决定,孙杨将被扣发一个月的训练津贴,并且被暂停商业活动和个人代言。期间,孙杨曾表示过要更换教练的想法。直到3月4日,孙杨师徒在五十多名记者的注视下拥抱,两人冰释前嫌,这场闹剧结束。就在大家以为孙杨和朱志根关系真的和好时,7月10日,一位自称了解孙杨和恩师朱志根之间纠纷的知情人发表了一篇文章,在这篇《铁腕、反弹、失望——知情人曝孙杨朱志根矛盾细节》文章中披露了很多细节,文中称:“朱志根长期动不动就打人,扇巴掌,而且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训练,而是在生活中……2008年奥运会之前他把孙杨踢到水里,一嘴巴全都是血。”对于孙杨,那位“知情人”透露,孙杨因为洗衣机使用不当,淹了宾馆房间,两人情绪对立之下,被朱志根“一直从门口抽巴掌抽到窗口……”这只是知情人透露的几个事例之一。“知情人”对朱志根暴力解决问题的分析是:“可能朱导也是因为身体不好,脾气暴躁了一点。”劲爆的更在后面,知情人还爆料:孙杨师徒本来在上次一抱泯恩仇后,因为“赴高原训练”的问题,朱志根不愿带孙杨去,并且后来向国家队提出不让孙杨参加本月的巴塞罗那游泳世锦赛,被孙杨知道后,导致孙杨正式递交了更换教练的申请。朱志根没有明确表示是否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但他对该文内容的倾向性予以否认,“这是不可能的,我不可能无缘无故打他。”孙杨这次是否真会与恩师决裂?陶劲:殴打教练断送个人前程能战胜奥运冠军龙清泉,实力绝对不容小觑,这就是湖南举重名将陶劲。18岁的龙清泉对于陶劲的评价是“自己最大对手”。可是,这位实力名将却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原因只有一个:他殴打了自己的教练。今年6月上旬的一天,陶劲的教练在训练中要求他完成一组任务,但陶劲不仅不按照要求完成,还给了教练一巴掌。马上,两人就扭打起来,而年轻气盛的陶劲使出了柔道绝杀技 “一本”,将教练打翻在地……当这件事从封闭训练的湖南省举重队传出时,所有人都震惊了。而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暴力事件,早在上次备战全运会时,陶劲就曾出手打过队上的一名女子世界冠军,而这次竟将拳脚伸向了自己的教练。“敢于对带了自己好多年的教练动手,这事的性质非常严重,应该给予严肃处理。”最终,湖南省举重中心在征求了湖南省体育局的意见后,对陶劲作出了“劝其离队”的处分决定。其实陶劲是个非常好的苗子,他力量强、爆发力好,动作周正。曾参加62公斤级的比赛,并在2012年亚洲杯举重锦标赛的62公斤级比赛中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枚金牌。但是,湖南省举重队总教练周均甫说:“他虽然是今年全运会金牌的最有力争夺者,但连最基本的尊重师长都做不到,我们不希望他一个人毁掉全队。”本着惜才的目的,对于陶劲的处罚不是“开除”。三年之后或许他还会回来,但曾经的荣誉已经布满尘埃。李娜:既是“同行” 为何对立?无需置疑,李娜的江山是自己打出来的,但媒体的报道也让她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坛一姐。一姐受惠于媒体的宣传,却又在宣传中与媒体争执不下。李娜是学新闻的,“同行”何苦为难“同行”?学新闻時李娜曾说过:“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一名体育记者,能多站在运动员的角度上为他们说话”。我们能理解李娜的意思,她希望的记者是站在运动员角度的记者。可是,体育记者和运动员本就拥有不同的工作性质。对立的角色关系,这也许就是李娜如此对待记者的原因之一。其次,李娜的个性也不得不提。性格火爆、直言直语一直是李娜的特点,我们喜欢这样的运动员也讨厌这样的运动员。爱她快人快语,恨她不懂周旋。也许在李娜看来这是她的优势之一,但却让不少人发出“素质太低”的声音。这也就成了如今“成败介在”的局面。不如来对比一下彭帅,和李娜最大的不同在于她更成熟,即使面对媒体不怀好意的提问他仍能不动声色拿捏分寸的回答。尽管在追求个性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偶像。《人民日报》中有如下一段话:“在彰显个性渐成潮流的时代,体坛明星的个性是否就该理所当然地尽情释放?当体坛明星的个性已经让世风良俗难以包容,这样的个性是否还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当体育明星的个性已经变成一种肆无忌惮的任性,又有谁来约束这种可怕的任性?”孙杨:自我膨胀 金牌并非护身符当孙杨和恩师朱志根发生争执,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宣布了对孙杨的处罚决定,无期限暂停商业活动和个人代言。也许历史就从这一时刻倒转了,孙杨的光芒不在了。曾几何时,打开电视全都是可口可乐、邦德教育、安利纽崔莱、洁丽雅、昌盛电池、现代汽车、361度、伊利、华为手机……画面中的孙杨带着特有的笑容,而今,这些广告却已经很少见到了。可能孙杨现在尴尬的处境来自于这些光鲜亮丽的“荣耀”:一个还没懂事的孩子,在“整天泡在水里”、“每天4点起床”这样的严酷挑战人体极限的训练环境下坚持了16年。终于,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拿到了世界冠军。从此,欢呼声、赞美声,无时无刻的关注,没有人不认识他每个人都高喊他的名字。于是,这样的情况下的他很难不迷失自己。自我膨胀的孙杨曾经说过接广告绝对不会分心会把广告分为水中和陆地两种——拍陆地广告,会找间隙下水找水感;若拍水中广告,会把广告拍摄场地当做训练池,在拍摄中保持水感。他也曾开玩笑说道不会成为下一个谁谁谁。但这样看来,他似乎折翼的更快。90后的孙杨其实和普通人一样都会叛逆,但年少轻狂的一面总是很难让人喜欢。冠军背后与自己的努力必不可分,但是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金牌是伟大的,但金牌不是保护自己的护身符。陶劲:性格缺陷 管理之失曾经有人这么评论陶劲殴打教练事件:你的才能,也许能帮你一时,但你的性格,却足以毁掉你的一生。这句话用在这里简直适当极了。不同于李娜的火爆,孙杨的叛逆,陶劲事件表现出则是一种性格缺陷。暴力是绝对错误的存在,而对师长大打出手更让人唾弃。陶劲本是如此优秀的种子选手,也获得了亚洲冠军这样的殊荣。如今,他亲手将自己的前程断送。就算三年之后重回举重行业也难保出色,而且光辉的成绩下有个暴力的心,不知别人如何评价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只是陶劲自身的问题,管理者也应该承担一部分的责任。之前陶劲已经劣迹斑斑,早在备战全运会时,陶劲就曾出手打过队上的一名女子世界冠军。但是,当时队里并未进行任何处罚,所以陶劲自己才会变本加厉,从打队友升级成为打教练。现在回想,如果当时及时的发现问题批评改正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这幅局面,痛失一个天赋极佳的队员。如果陶劲还在,说不定下一届奥运冠军就是他。但如果只是如果,一切都已无法回头。学学姚明 别拿“任性”当“个性”我们追求的是运动员绝对意义上的个性自由,还是他们在道德底线要求之上的不同于人?我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回答:“我要感谢国家,感谢CCTV,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人。”但我们更不愿见到那些在我们认知范围之外超出常理的“出格”举动。所以,“个性”与“任性”之间的那个天平必须摆正。很多人都喜欢姚明,因为他有自己的特点而且绝不平庸,他有自己的想法但绝不出格。别人都说姚明有双重性格:有时候他像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有时候又像个精于世故的老年人。他的性格沉稳内敛,待人谦和,这一点从他在NBA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时常能发现他和队友谈笑风生的样子。姚明勤奋的样子更不用说了,看他受了多少伤就知道了。个性是最难改变的,但姚明却一直在改变。比较每一个时期的姚明总有一点个性吸引你来看。在姚明的性格中最让人敬佩的就是他有责任感,那是一份对自己、家庭、队伍、以及每一个粉丝的责任。姚明曾说过这样一席话:“我知道自己已经是很多人,特别是小孩子的偶像。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的模仿偶像的所作所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所以,我决定自己不但要做好事,还要让别人知道,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才能办成大事,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这是作为一个有个性的公共人物的必要要求。而且,姚明也真真正正是这样做的。人在圈内,身不由己。很多时候体育运动员背负的不仅仅是竞技范畴的东西,更有精神偶像的光环。如何来进行自我约束才是关键,“任性”和“个性”虽一字之差却失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