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3yKb sports.huanqiu.comarticle上海一群热爱拳击女孩“拳”释不一样的美丽/e3pmh3jvm/e3pn628ck图说:枯燥的训练难不倒女拳击手 记者 张龙摄一部体育题材电影《摔跤吧!爸爸》当下正在热映,两名印度女子摔跤手和她们的父亲兼教练的励志故事,让无数人看得热泪盈眶。其实,在上海的西南角,也有这样类似的一群人,近乎电影的翻版。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老沪闵路的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拳击馆,二三十名年轻人正挥汗如雨,这里是上海拳击队的训练基地。在其中,也有一群“娇小”的女孩,主教练王连方就是他们的“爸爸”。沪版《摔跤吧!爸爸》双手交叉在胸前,严厉而不失慈祥,时不时指点着队员们的姿势,站在拳馆中央的王连方,被女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教练爸爸”。图说:王连方(左一)指导队员 记者 张龙摄大约17年前,王连方尝试“吃螃蟹”,在上海体育学院成立了上海第一支女子拳击队,当时他只有两名女弟子。如今,他已是上海拳跆中心副主任、上海拳击队主教练,手下的男女队员也壮大到了30人,而且还是代表整个上海市最高水平的“正规军”。今年8月,拳击队的6名队员就要奔赴天津参加全运会,“我们的目标肯定是要争取拿金牌。” 虽然和队员们没有血缘关系,王教练说他们之间的相处却胜似亲人。“和她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感觉她们就像是自己的女儿一样。”练拳击有那么苦吗?“当然苦!不管是摔跤,还是拳击,对抗项目有哪一个是不苦的?”不过,电影中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让女儿起早摸黑来晨练,从日出一直训练到日落这样魔鬼的训练方式,在王连方这里却行不通。他有自己的一套执教理念:练拳击不能“死练”,该休息时得休息,该拼命的时候要拼命,“拳击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如果训练时间太长,对身体损害会很大,不利于运动员长久发展。”图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剧照 网络图每周一、三、五的上下午,王教练会各安排两个小时专项课,周二、四只是在下午练习两个小时。“动拳更要动脑”是课上王教练经常教导孩子们的一句话,“拳台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出拳套路变化多端,谁能够更快地琢磨出对方下一个动作,找到对方攻击的破绽,谁就能占到主动权。”从乡村走出,在别人不屑的目光中坚持下来夺得国际大赛冠军,电影中一幕幕励志情节让王连方很是振奋,“如今时代不同了,拳击不再是男子的天下,女性也能打出一片天。”女子拳击已是奥运会项目,在王连方心中一直期许着有朝一日,五星红旗能够升到奥运赛场上,“说不定哪一天,我的这些孩子真的能够帮我实现这个愿望!”荣誉背后是艰辛如今,拳击队里已经有了“00后”。出生于2002年的胡美益是队里年龄最小的,身材看似娇小的她打起拳来却是杀气腾腾: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对手,挥舞的双拳虎虎生风,像蝴蝶一样闪躲,像蜜蜂一样攻击,每次击打,胡美益嘴里都要发出“嗒嗒,嗒嗒嗒”的喊声,气势逼人。两回合对抗训练打下来后,胡美益已面红耳赤,额发尽湿。图说:胡美益(右)人小志气大 记者 张龙摄2013年胡美益来到了上海拳击队,至今她仍记得刚开始练拳时自己被打的惨状,“当时不太会防守,拳不长眼,对方一拳打过来,瞬间脑子就‘断片’了,好一会儿,才能缓过神来。”练习拳击4年来,胡美益说自己每天都在和拳击较劲。戴着重达4公斤的拳套,反复做着出拳的动作,训练完后,胳膊沉得跟灌了铅一样,“最苦的时候,我真希望对方一拳把我打晕算数。”。其实,胡美益是一个小吃货,容易发胖的甜食更是她的心头爱。但为了控制体重,胡美益已经记不清上次吃甜品是什么时候了。半碗清汤、一口米饭、三片牛肉加上几根青菜,这就是胡美益的标配午餐,用王教练的话说,这叫做“猫食法”,像猫一样抓一点点就行了。虽然脸上时常挂彩,虽然也有忍受不了的时候,但胡美益从没有想过放弃。“既然选择了拳击,就是选择坚强。”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胡美益拿到了全国少年锦标赛的第一名,决赛场上当手臂被裁判高高举起那一刻,胡美益不禁流下了热泪。正如电影中姐姐吉塔克服种种艰辛和质疑夺得国际大赛冠军那样,每个光鲜荣誉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拳头之上有柔情练拳击太苦,上海的小孩很难吃得起这份苦,队里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王靖雯是队中唯一一名上海籍的小姑娘,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自然是父母心中的宝。起初,王靖雯是瞒着父母开始练拳击,直到教练上门家访,父母才知道女儿走上了这条路。面对父母的极力反对,王靖雯并没有一点儿“收敛”,倒是打得越发刻苦。感受到女儿对拳击的热爱,父母最后也就释怀了。图说:王靖雯是王连方麾下唯一上海姑娘 记者 张龙摄别以为练拳击的女孩子生活中一定泼辣得像个汉子。摘下护具,梳着马尾辫的王靖雯一副邻家女孩模样。空闲时,王靖雯喜欢和朋友聊天,谈论穿衣打扮。只不过,由于打拳打出一身肌肉,王靖雯平时只好选择长袖衣服来遮住手臂上的两块“大馒头”,不能像其他女孩子一样美美地穿着连衣裙,让王靖雯感到些许苦恼。拳台上王靖雯拳风凌厉,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王靖雯也会小鸟依人地让朋友帮忙,“拳击只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放下拳套,我和一般的女生没什么两样。”在上海,就有这样一群爱打拳击的女孩,她们“拳”释出不一样的美丽。(记者 关尹 实习生 陈慧琴)【记者手记】梦想和坚持认识王连方教练,已是十多年前的事。当时他在东北角的上海体院组建女子拳击队,开垦的是处女地、试验田;如今,他的战场搬到了西南角的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凭借出色的带队成绩成为上海拳击队的主教练。从上海的东北角到西南角,这条对角线王连方一走就是十几年,一直坚持没放弃。没有执着的信念,恐怕很难。图说:王连方指导队员训练 记者 张龙摄王教练的生活简简单单,但前段时间他却特意去看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影片中的很多情节让他觉得感同身受,而且巧合的是,王连方也是练摔跤出身。“电影里的教练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两个女儿身上,希望她们能实现他年轻时想为国争光、在世界大赛升起国旗的愿望,我好像看到了自己。我也一样,特别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在国际大赛上升国旗、奏国歌!”这段话,他说得慷慨激昂,甚至有些激动,仿佛年轻了20岁。胸中的那份壮志豪情喷薄而出,很容易就能感染到你。这群练拳击的年轻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高温下的拳击馆闷热无比,又不通风,只需训练十几分钟,他们的外套从上到下就会全部湿透,在一旁看着都会觉得难以忍受。每天重复几乎相同的动作成百上千次,枯燥且乏味,20岁左右的他们却从不喊苦喊累。冠军和金牌的梦想,是最大的动力。若心中无梦,又如何坚持?上海是中国拳击的发源地,从这里走出过一代又一代拳王。拳击馆的墙上,张贴着邹市明奥运夺金的巨幅照片。上海拳击有着光荣的传统和过去,有王连方和弟子们的这份执着,相信也会有值得期许的明天。(关尹)1497677346000责编:千帆新民晚报1497677346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图说:枯燥的训练难不倒女拳击手 记者 张龙摄一部体育题材电影《摔跤吧!爸爸》当下正在热映,两名印度女子摔跤手和她们的父亲兼教练的励志故事,让无数人看得热泪盈眶。其实,在上海的西南角,也有这样类似的一群人,近乎电影的翻版。初夏的午后,走进位于老沪闵路的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拳击馆,二三十名年轻人正挥汗如雨,这里是上海拳击队的训练基地。在其中,也有一群“娇小”的女孩,主教练王连方就是他们的“爸爸”。沪版《摔跤吧!爸爸》双手交叉在胸前,严厉而不失慈祥,时不时指点着队员们的姿势,站在拳馆中央的王连方,被女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教练爸爸”。图说:王连方(左一)指导队员 记者 张龙摄大约17年前,王连方尝试“吃螃蟹”,在上海体育学院成立了上海第一支女子拳击队,当时他只有两名女弟子。如今,他已是上海拳跆中心副主任、上海拳击队主教练,手下的男女队员也壮大到了30人,而且还是代表整个上海市最高水平的“正规军”。今年8月,拳击队的6名队员就要奔赴天津参加全运会,“我们的目标肯定是要争取拿金牌。” 虽然和队员们没有血缘关系,王教练说他们之间的相处却胜似亲人。“和她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感觉她们就像是自己的女儿一样。”练拳击有那么苦吗?“当然苦!不管是摔跤,还是拳击,对抗项目有哪一个是不苦的?”不过,电影中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让女儿起早摸黑来晨练,从日出一直训练到日落这样魔鬼的训练方式,在王连方这里却行不通。他有自己的一套执教理念:练拳击不能“死练”,该休息时得休息,该拼命的时候要拼命,“拳击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如果训练时间太长,对身体损害会很大,不利于运动员长久发展。”图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剧照 网络图每周一、三、五的上下午,王教练会各安排两个小时专项课,周二、四只是在下午练习两个小时。“动拳更要动脑”是课上王教练经常教导孩子们的一句话,“拳台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出拳套路变化多端,谁能够更快地琢磨出对方下一个动作,找到对方攻击的破绽,谁就能占到主动权。”从乡村走出,在别人不屑的目光中坚持下来夺得国际大赛冠军,电影中一幕幕励志情节让王连方很是振奋,“如今时代不同了,拳击不再是男子的天下,女性也能打出一片天。”女子拳击已是奥运会项目,在王连方心中一直期许着有朝一日,五星红旗能够升到奥运赛场上,“说不定哪一天,我的这些孩子真的能够帮我实现这个愿望!”荣誉背后是艰辛如今,拳击队里已经有了“00后”。出生于2002年的胡美益是队里年龄最小的,身材看似娇小的她打起拳来却是杀气腾腾: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对手,挥舞的双拳虎虎生风,像蝴蝶一样闪躲,像蜜蜂一样攻击,每次击打,胡美益嘴里都要发出“嗒嗒,嗒嗒嗒”的喊声,气势逼人。两回合对抗训练打下来后,胡美益已面红耳赤,额发尽湿。图说:胡美益(右)人小志气大 记者 张龙摄2013年胡美益来到了上海拳击队,至今她仍记得刚开始练拳时自己被打的惨状,“当时不太会防守,拳不长眼,对方一拳打过来,瞬间脑子就‘断片’了,好一会儿,才能缓过神来。”练习拳击4年来,胡美益说自己每天都在和拳击较劲。戴着重达4公斤的拳套,反复做着出拳的动作,训练完后,胳膊沉得跟灌了铅一样,“最苦的时候,我真希望对方一拳把我打晕算数。”。其实,胡美益是一个小吃货,容易发胖的甜食更是她的心头爱。但为了控制体重,胡美益已经记不清上次吃甜品是什么时候了。半碗清汤、一口米饭、三片牛肉加上几根青菜,这就是胡美益的标配午餐,用王教练的话说,这叫做“猫食法”,像猫一样抓一点点就行了。虽然脸上时常挂彩,虽然也有忍受不了的时候,但胡美益从没有想过放弃。“既然选择了拳击,就是选择坚强。”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胡美益拿到了全国少年锦标赛的第一名,决赛场上当手臂被裁判高高举起那一刻,胡美益不禁流下了热泪。正如电影中姐姐吉塔克服种种艰辛和质疑夺得国际大赛冠军那样,每个光鲜荣誉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拳头之上有柔情练拳击太苦,上海的小孩很难吃得起这份苦,队里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王靖雯是队中唯一一名上海籍的小姑娘,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自然是父母心中的宝。起初,王靖雯是瞒着父母开始练拳击,直到教练上门家访,父母才知道女儿走上了这条路。面对父母的极力反对,王靖雯并没有一点儿“收敛”,倒是打得越发刻苦。感受到女儿对拳击的热爱,父母最后也就释怀了。图说:王靖雯是王连方麾下唯一上海姑娘 记者 张龙摄别以为练拳击的女孩子生活中一定泼辣得像个汉子。摘下护具,梳着马尾辫的王靖雯一副邻家女孩模样。空闲时,王靖雯喜欢和朋友聊天,谈论穿衣打扮。只不过,由于打拳打出一身肌肉,王靖雯平时只好选择长袖衣服来遮住手臂上的两块“大馒头”,不能像其他女孩子一样美美地穿着连衣裙,让王靖雯感到些许苦恼。拳台上王靖雯拳风凌厉,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王靖雯也会小鸟依人地让朋友帮忙,“拳击只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放下拳套,我和一般的女生没什么两样。”在上海,就有这样一群爱打拳击的女孩,她们“拳”释出不一样的美丽。(记者 关尹 实习生 陈慧琴)【记者手记】梦想和坚持认识王连方教练,已是十多年前的事。当时他在东北角的上海体院组建女子拳击队,开垦的是处女地、试验田;如今,他的战场搬到了西南角的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凭借出色的带队成绩成为上海拳击队的主教练。从上海的东北角到西南角,这条对角线王连方一走就是十几年,一直坚持没放弃。没有执着的信念,恐怕很难。图说:王连方指导队员训练 记者 张龙摄王教练的生活简简单单,但前段时间他却特意去看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影片中的很多情节让他觉得感同身受,而且巧合的是,王连方也是练摔跤出身。“电影里的教练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两个女儿身上,希望她们能实现他年轻时想为国争光、在世界大赛升起国旗的愿望,我好像看到了自己。我也一样,特别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在国际大赛上升国旗、奏国歌!”这段话,他说得慷慨激昂,甚至有些激动,仿佛年轻了20岁。胸中的那份壮志豪情喷薄而出,很容易就能感染到你。这群练拳击的年轻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高温下的拳击馆闷热无比,又不通风,只需训练十几分钟,他们的外套从上到下就会全部湿透,在一旁看着都会觉得难以忍受。每天重复几乎相同的动作成百上千次,枯燥且乏味,20岁左右的他们却从不喊苦喊累。冠军和金牌的梦想,是最大的动力。若心中无梦,又如何坚持?上海是中国拳击的发源地,从这里走出过一代又一代拳王。拳击馆的墙上,张贴着邹市明奥运夺金的巨幅照片。上海拳击有着光荣的传统和过去,有王连方和弟子们的这份执着,相信也会有值得期许的明天。(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