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2XsB sports.huanqiu.comarticle【赛事揭秘】从季后赛停薪,看NBA商业运作模式/e3pmh3jvm/e3pn628ckNBA真正的赛季是从季后赛才开始的,但NBA球员的工资却是从季后赛开始停的。这句话似乎很矛盾,季后赛越来越激烈了,球队不再支付球员工资,但球员却打得更加卖力了。难道NBA球员真的是为了理想而打球的劳模?NBA季后赛的商业运作到底是什么样的?事实并非如此,NBA本身就是一个商业联盟,球员劳资协议也有明确规定,球员的工资仅仅只支付到常规赛结束。也就是10月末到4月中,和美国所有正常的公司职员一样,NBA球员的薪水每两周支付一次。像勒布朗-詹姆斯这样薪资级别的球员,每场比赛的平均薪水高达33万美元。所以在常规赛阶段,对于很多大牌球员来讲几万美金的罚款都只算是鸡毛蒜皮,只有禁赛才是真正的罚款——球队不会支付球员禁赛场次的薪水。从球队角度来讲,不管是球队取得总冠军或是进不了季后赛,都只按球员合同支付薪酬。球队的收入主要靠门票,包厢和赞助商,以及衍生构成。其中赞助商和包厢,衍生品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0%,而球票收入的比例要占据到总收入的60%。随着季后赛的深入,球队门票价格也水涨船高,据SeatGeek票务网统计,2016-2017赛季勇士骑士抢七战的球票均价为2152美元,骑士速贷中心球馆一共有20624个座位,也就是说骑士球队主场单门票收入就高到约4438万美元。 这部分的门票主要有主客队按一定比例分成,NBA联盟也会参与分成,唯独球员不参与分成,也没有季后赛酬劳。但NBA的商业运作模式的成熟之处就在于,球员们可以不为“今天 ”工作,但是可以为“昨天”和“明天”工作。联盟奖金池的设立球员公会主要是为球员争取利益,在新的劳资协议下,球员公会与NBA联盟达成协议,为进入季后赛的球队单独设立奖金,奖金大概会在1500万元左右。根据相关媒体透露,“参加季后赛首轮的球队,每支球队能够分得22.4万美元;晋级第二轮的球队,每支球队能够分到26.6万美元;晋级东西部决赛,每支球队能够分到44.0万美元;在总决赛失利的球队可以分到176.0万美元;夺得总冠军的球队可以分到265.6万美元。”球队拿到这些奖金之后,会平均分配到每个球员,甚至球队相关的一些场下工作人员。但问题在于,就算是冠军球队,每个人球员到手不足25万美元。这些微不足道的奖金肯定不能成为球员们季后赛最主要的动力源,但是也算是明面上能看得到的一个收入。商业/职业合同的吸引NBA的版权卖得越来越贵的前提,是球迷关注度和消费热情地持续增长。在季后赛的比赛中,随着淘汰的球队越来越多,无论媒体,广告商,赞助商,还是球迷都会聚焦到少数的几支球队之中。所以对于大多数球员而言,季后赛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在季后赛中,赢得球队和教练的信任,对于合同年的球员而言,有利于在来年争取一份大合同。除了职业生涯的合同,对于球星而言,还有着更大的商机,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或是一个潇洒帅气的关键进球,都可能为球员吸粉无数——粉丝经济才是球星最大“隐性收入”。骑士当家球星总决赛之后,与自己的球鞋供应商耐克签了一个高达10亿美元的终生合同,这个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詹姆斯自己目前的生涯薪水之和。对于一些二线,甚至是板凳球员,同样存在着机会。季后赛考验的就是球队板凳的深度,首发球员中,都会遇到伤病或者遇到比赛状态不佳的时候,这时候就给板凳球员提供了“上位”的机会。NBA文化的传承任何商业联盟的成功除了对市场规则的精确把握,更离不开文化的传承。NBA球员的采访中,说的最多的一个单词就是“legacy”(传承)。NBA是一个有文化传承的联盟,而且这样的文化是在不断积累,并持续扩大其影响力的。早在50年代,乔治麦肯就帮助湖人建立了霸主地位;60年代,凯尔特人与“红衣主教”锻造绿军王朝;70年代,百家争鸣,NBA球星层出不穷;80年代,魔术师和大鸟把NBA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90年代,乔丹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篮球,认识了NBA;即使这些名宿都退役了,联盟中还是会出现下一个“乔丹”,下一个“魔术师”,下一个“科比”,承载着NBA的文化,把篮球的文化和NBA的商业价值,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在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中,无论球员还是老板都不会避讳谈钱。球员们可能会为了合同问题转会或罢赛,老板们同样也会因为节省球队薪资而裁员。但是在这个系统之内的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职业性。只要球员上到了球场上,他们就会释放出自己全部的能量,而这个商业体系也会在名利上给予他们回报。文化有了,情怀有了,钱也赚了,这也许是NBA联盟能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案例启示。1495466058000责编:千帆搜狐1495466058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NBA真正的赛季是从季后赛才开始的,但NBA球员的工资却是从季后赛开始停的。这句话似乎很矛盾,季后赛越来越激烈了,球队不再支付球员工资,但球员却打得更加卖力了。难道NBA球员真的是为了理想而打球的劳模?NBA季后赛的商业运作到底是什么样的?事实并非如此,NBA本身就是一个商业联盟,球员劳资协议也有明确规定,球员的工资仅仅只支付到常规赛结束。也就是10月末到4月中,和美国所有正常的公司职员一样,NBA球员的薪水每两周支付一次。像勒布朗-詹姆斯这样薪资级别的球员,每场比赛的平均薪水高达33万美元。所以在常规赛阶段,对于很多大牌球员来讲几万美金的罚款都只算是鸡毛蒜皮,只有禁赛才是真正的罚款——球队不会支付球员禁赛场次的薪水。从球队角度来讲,不管是球队取得总冠军或是进不了季后赛,都只按球员合同支付薪酬。球队的收入主要靠门票,包厢和赞助商,以及衍生构成。其中赞助商和包厢,衍生品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0%,而球票收入的比例要占据到总收入的60%。随着季后赛的深入,球队门票价格也水涨船高,据SeatGeek票务网统计,2016-2017赛季勇士骑士抢七战的球票均价为2152美元,骑士速贷中心球馆一共有20624个座位,也就是说骑士球队主场单门票收入就高到约4438万美元。 这部分的门票主要有主客队按一定比例分成,NBA联盟也会参与分成,唯独球员不参与分成,也没有季后赛酬劳。但NBA的商业运作模式的成熟之处就在于,球员们可以不为“今天 ”工作,但是可以为“昨天”和“明天”工作。联盟奖金池的设立球员公会主要是为球员争取利益,在新的劳资协议下,球员公会与NBA联盟达成协议,为进入季后赛的球队单独设立奖金,奖金大概会在1500万元左右。根据相关媒体透露,“参加季后赛首轮的球队,每支球队能够分得22.4万美元;晋级第二轮的球队,每支球队能够分到26.6万美元;晋级东西部决赛,每支球队能够分到44.0万美元;在总决赛失利的球队可以分到176.0万美元;夺得总冠军的球队可以分到265.6万美元。”球队拿到这些奖金之后,会平均分配到每个球员,甚至球队相关的一些场下工作人员。但问题在于,就算是冠军球队,每个人球员到手不足25万美元。这些微不足道的奖金肯定不能成为球员们季后赛最主要的动力源,但是也算是明面上能看得到的一个收入。商业/职业合同的吸引NBA的版权卖得越来越贵的前提,是球迷关注度和消费热情地持续增长。在季后赛的比赛中,随着淘汰的球队越来越多,无论媒体,广告商,赞助商,还是球迷都会聚焦到少数的几支球队之中。所以对于大多数球员而言,季后赛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在季后赛中,赢得球队和教练的信任,对于合同年的球员而言,有利于在来年争取一份大合同。除了职业生涯的合同,对于球星而言,还有着更大的商机,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或是一个潇洒帅气的关键进球,都可能为球员吸粉无数——粉丝经济才是球星最大“隐性收入”。骑士当家球星总决赛之后,与自己的球鞋供应商耐克签了一个高达10亿美元的终生合同,这个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詹姆斯自己目前的生涯薪水之和。对于一些二线,甚至是板凳球员,同样存在着机会。季后赛考验的就是球队板凳的深度,首发球员中,都会遇到伤病或者遇到比赛状态不佳的时候,这时候就给板凳球员提供了“上位”的机会。NBA文化的传承任何商业联盟的成功除了对市场规则的精确把握,更离不开文化的传承。NBA球员的采访中,说的最多的一个单词就是“legacy”(传承)。NBA是一个有文化传承的联盟,而且这样的文化是在不断积累,并持续扩大其影响力的。早在50年代,乔治麦肯就帮助湖人建立了霸主地位;60年代,凯尔特人与“红衣主教”锻造绿军王朝;70年代,百家争鸣,NBA球星层出不穷;80年代,魔术师和大鸟把NBA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90年代,乔丹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篮球,认识了NBA;即使这些名宿都退役了,联盟中还是会出现下一个“乔丹”,下一个“魔术师”,下一个“科比”,承载着NBA的文化,把篮球的文化和NBA的商业价值,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在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中,无论球员还是老板都不会避讳谈钱。球员们可能会为了合同问题转会或罢赛,老板们同样也会因为节省球队薪资而裁员。但是在这个系统之内的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职业性。只要球员上到了球场上,他们就会释放出自己全部的能量,而这个商业体系也会在名利上给予他们回报。文化有了,情怀有了,钱也赚了,这也许是NBA联盟能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案例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