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MT2VaxsNb sports.huanqiu.comarticle梅州五华“县超”:踢的是足球,燃的是梦想/e3pmh3jvm/e3pn4vk37五华“县超”华城主场旁为五华高铁站,交通便利 赖嘉华 摄五华“县超”比赛精彩纷呈 五华县委宣传部供图啦啦队“敲锣打鼓”支持球队 五华县委宣传部供图五华“县超”受到市民喜爱 五华县委宣传部供图在五华,男女老少都爱看球 五华县委宣传部供图赖嘉华8月23日,梅州市五华县“球王杯”足球超级联赛正式打响,这项由五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县域足球赛事,从200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1届。今年赛事全面升级——从8支队伍扩展到覆盖全县的16支队伍,是五华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社会足球赛事,旨在通过足球赛事展现基层体育活力,搭建全民健身平台,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16支队伍将在2个月的时间里,主客场酣战64场,直至决出冠亚军。“县超”争霸,带来的不仅是进球的喜悦,更是五华县域经济发展与文旅融合的集中展现。冠军奖杯最终花落谁家?让我们一起期待!16镇球场焕新,给群众留下一片绿茵水寨镇重新规划绘制球场标线,河东镇铺就平整天然草坪,华城镇全面翻新足球场……为迎接“县超”赛事,五华16个镇在赛前纷纷对主场设施进行焕新升级。不少镇更对比赛区、观众区、功能用房及相关配套设施进行全面优化,着力提升赛事体验与改善观赛环境。最让人惊叹的是棉洋镇。原本该镇没有标准七人制足球场,为达到“县超”赛事要求,棉洋镇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在棉洋中学第二校区旁的空地上,迅速地建起一座全新的标准球场。“实际施工时间还不到一个月,中间还遭遇台风,但无论多难这块‘硬骨头’也得啃下来!”施工负责人曾剑辉语气坚定地说。棉洋镇村民陈永福喜笑颜开:“球场建得这么漂亮,以后带孩子、自己锻炼,都有了好去处!”值得一提的是,各乡镇为“县超”纷纷加入场地设施提升行动,不仅是为了满足球队比赛需求,更是着眼于推动全县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为后续更多赛事和市民体育活动提供优质场所,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六轮狂轰255粒球,点燃全民参与激情9月14日,五华“县超”小组赛迎来收官战,当天7场对决同时开打,场场关键、悬念迭起——无论是郭田、河东为出线权展开的“隔空较量”,还是长布与梅林的“榜首大战”,又或是岐岭、华阳、潭下为荣誉而战、争取首胜……每一幕都扣人心弦。本轮比赛中,上届冠军转水镇依旧强势,面对郭田镇的挑战,他们攻防两端全面压制,最终以4:1强势拿下比赛,彰显自身实力。这支队伍的强大,离不开转水镇深厚的校园足球底蕴:其主场所在的惠民小学,不仅是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还设有足球培训基地,组建了5支足球队,近年来勇夺5个县级足球冠军,更培养出多名考入高校足球专业的优秀球员,堪称五华足球的“青训摇篮”。随着“县超”小组赛圆满落幕,综合小组赛六轮赛果,A组华城队、水寨队分列小组一二位出线,B组横陂队小组第一出线、安流队小组第二出线,C组转水队以小组第一出线、河东队逆袭出线,D组长布队、梅林队位列小组前两名携手出线。其余8支球队遗憾止步。100名球员进球255粒!这是五华“县超”小组赛六轮激战的数据,不但刷新了进球纪录,还延续了“没有假球,只有进球”的进球风暴,再一次展现了“全是对胜利的渴望”不服输的良好竞技状态,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广大球迷观众的期待。每逢周末比赛日,就连往日宁静的村庄也仿佛被按下“热闹开关”,老人、孩子纷纷走出家门,涌入球场,在赛场上尽情呐喊。五华“县超”又简称“五超”,即超越足球、超越梦想、超越自己、超越对手、超越预期。它早已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炽热的生活态度。小组赛虽告一段落,但更激烈的淘汰赛一触即发——精彩还在继续!流量带动消费,推动农文旅体融合“没想到氛围会这么好,对决水平这么高,大大超出我的预期!”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原队长池明华亲临现场观看“县超”比赛后,给予高度评价,他期待五华“县超”的赛场上能够踢出更多精彩的比赛。今年第一季度,五华旅游接待游客42.41万人次,同比增长68.56%;旅游总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95.57%。赛事搭台,旅游唱戏,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五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梅林镇为例,8月24日梅林镇的“县超”首战,这个常住人口仅3万余人的小镇却有6000多名球迷到场观赛,对足球的热爱和对“县超”的期待可见一斑。当天的赛事直播观看人数达33.6万,现场涌入观众约6000人。配套的消费场景同样火爆,4家商户通过直播带货实现1.86万元销售额,现场摊位消费额超3.6万元。赛事汇聚的巨大流量,有效带动了各乡镇农特产品的“出圈”和热销。各镇主会场周边设置的展销区与直播带货区,让菩米、酱油、腐竹、茶叶、菜干等乡土好物借“县超”东风,走出五华、走向更远。更值得一提的是,“县超”还为非遗传承搭建起优质平台。多见于传统节庆的非遗舞龙,如今频繁亮相赛场,与激烈赛事的碰撞,既为比赛注入文化灵魂,也让古老技艺焕发新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传承。真正实现“以赛促文”,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五华“县超”赛事不设门票,全部比赛安排在周末。大量球迷和游客的到来,直接拉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和旅游消费,形成“观比赛、游五华”的文旅新体验。赛事既激活了基层体育,搭建起全民健身的舞台,也通过“一镇一队”的模式,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高水平足球魅力,极大激发大众参与热情。五华“县超”,始于足球,却远不止有足球。这是五华探索的“以赛助产、以赛兴文、以赛促旅”的实践新路:既搭建起全民健身的大舞台,也为乡镇带来活力与烟火气;既推广了农特产品,也为非遗提供展示窗口;既凝聚了乡土认同,更踢出了五华人团结拼搏、敢想敢干的精气神。根据赛程,五华“县超”将持续至今年10月底。更多精彩,正在路上。文脉评论“县超”,为什么五华可以?为什么“县超”能在这片土地上点燃?答案,就写在每一声呐喊、每一次奔跑之中。一场县级足球联赛,竟能吸引每轮约2.2万名观众到场呐喊助威、六轮比赛轰出255粒进球,甚至前国脚也前来助阵——自今年8月开赛以来,五华“县超”开展得如火如荼,点燃了这座“足球之乡”的激情与梦想。这些在绿茵场上拼抢的身影,在工作日,他们是镇村干部、快递员、厨师、教师等等,每到周末,他们“切换身份”,化身为足球场上的前锋、中场、后卫、守门员,用汗水和信念点燃对足球的热情。这份热爱,并非一朝一夕。早在1873年,现代足球远渡重洋,跨越山海,从欧洲来到五华元坑,这是现代足球第一次在中国内地出现的记载。2015年11月,五华元坑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而距离元坑不足50公里的五华横陂镇老楼村联庆楼,幼年的李惠堂在宽敞的门坪练习射门技巧,后来的他成为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世界球王”。足球,早已融入五华人的血脉。历经150多年积淀,五华足球形成了有历史传承、有人才支撑、有政策扶持、有品牌效应、有实力PK、有产业发展、有硬件平台、有热情氛围、有前景可期的良好局面。如今,五华拥有各级各类足球队约366支,标准足球场地291块,平均每万人拥有3.1块足球场,居全国第一,参与足球这项运动的高达30多万人。正是这样的足球土壤,让这场“县超”广受好评,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代表队,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力量。此外,足球也成为基层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的“催化剂”,各乡镇为了满足比赛要求,迅速提升硬件条件。这不仅服务于赛事,更长远惠及学校教学、市民锻炼与文化活动的开展。“县超”虽不售票,却实现了“流量变现”。据五华“县超”组委会初步统计,前5轮小组赛每一轮平均约2.2万人现场观看比赛,开展网络赛事直播96场次,线上总曝光量达到了310万人次。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与游客到场观看,助推了当地农文旅的发展。从表面上看,“县超”是一场当地政府主办,市民球迷“图个乐子”的足球赛事,但往深层看,它更像五华探索除中超赛事外的现象级比赛,通过足球赛事促进农文旅体融合,推动“百千万工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县超”既能成为全民健身的平台,也是乡镇特色产品的展销窗口;既激活了民间体育热情,也为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开辟了新通道。作为全省首个举办“县超”的县级城市,五华将已有21届历史的“球王杯”全面升级,其创新探索备受瞩目。赛事仍在继续,激情仍在燃烧。我们期待五华在绿茵场上踢出更多精彩进球,更期待这条“以球为媒,以赛促兴”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县超”人物谱 这场草根狂欢,源于每个人心中的归属感“铃铃铃……”电话响起时,张媚正穿梭在五华“县超”赛场涌动的人潮里。电话那头,是家婆温和的叮嘱:“阿媚,晚饭还给你留着,回来记得吃。”这样朴素的牵挂,几乎伴随了她的每一场志愿服务。一句平常的问候,背后是数年来无声的理解与支撑。张媚是华城青年志愿突击队的一员。自8月23日五华“县超”开赛以来,她场场不落。球场上,球员为家乡荣誉奔跑拼抢,而赛场之外,还有无数像她这样的普通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托起这滚烫的热情。“‘县超’比赛很热闹,在客场,我是啦啦队,放开了嗓门呐喊;回到华城主场,我就是志愿者,引导观众、维持秩序……”张媚一边忙着手头的事,一边笑着说,以前得开车到五华奥体中心看中超,现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精彩比赛。她语气里掩不住兴奋:“这么精彩的赛事,希望‘县超’能年年办下去,我会一直来帮忙!”热情的不只是志愿者。8月31日,梅林镇对阵长布镇前夕,一条网络短视频刷屏:“无论哪支球队赢,我就奖20只盐焗鸡!”发出这则“硬核奖励”的,是梅林镇标记饭店的老板娘张秀娟。她笑着说,这不是噱头,是真心想为“县超”做点什么:“自从比赛开始,镇上比以前热闹太多,店里客人明显多了,大家看球聚餐、有说有笑……我们就想用这种方式,给球队鼓劲,希望家乡越来越好。”更让人振奋的是,五华籍爱心企业家周初面对镜头喊话:“只要‘县超’每年都举办,我每年最少赞助10万元!希望赛事能一如既往地办下去!”真诚的话语,瞬间点燃更多人对足球的信心与热情。深厚的足球底蕴,火爆的民间热情,每场“县超”都像是一场草根狂欢。这项乡村赛事已不是简单办赛,而是深入融合到乡村发展事业中,让广大群众通过全民健身收获更多快乐和幸福。而真正托起这片欢腾的背后,是无数个像张媚、张秀娟、周初这样的普通人;更是全力支持比赛而更有归属感的广大群众,他们组成了“县超”最硬核的“后盾”。1758095403907责编:李圣依羊城晚报175809665920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422bdca36de99447a415c07874510555.jpg{"email":"lishengyi@huanqiu.com","name":"李圣依"}
五华“县超”华城主场旁为五华高铁站,交通便利 赖嘉华 摄五华“县超”比赛精彩纷呈 五华县委宣传部供图啦啦队“敲锣打鼓”支持球队 五华县委宣传部供图五华“县超”受到市民喜爱 五华县委宣传部供图在五华,男女老少都爱看球 五华县委宣传部供图赖嘉华8月23日,梅州市五华县“球王杯”足球超级联赛正式打响,这项由五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县域足球赛事,从200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1届。今年赛事全面升级——从8支队伍扩展到覆盖全县的16支队伍,是五华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社会足球赛事,旨在通过足球赛事展现基层体育活力,搭建全民健身平台,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16支队伍将在2个月的时间里,主客场酣战64场,直至决出冠亚军。“县超”争霸,带来的不仅是进球的喜悦,更是五华县域经济发展与文旅融合的集中展现。冠军奖杯最终花落谁家?让我们一起期待!16镇球场焕新,给群众留下一片绿茵水寨镇重新规划绘制球场标线,河东镇铺就平整天然草坪,华城镇全面翻新足球场……为迎接“县超”赛事,五华16个镇在赛前纷纷对主场设施进行焕新升级。不少镇更对比赛区、观众区、功能用房及相关配套设施进行全面优化,着力提升赛事体验与改善观赛环境。最让人惊叹的是棉洋镇。原本该镇没有标准七人制足球场,为达到“县超”赛事要求,棉洋镇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在棉洋中学第二校区旁的空地上,迅速地建起一座全新的标准球场。“实际施工时间还不到一个月,中间还遭遇台风,但无论多难这块‘硬骨头’也得啃下来!”施工负责人曾剑辉语气坚定地说。棉洋镇村民陈永福喜笑颜开:“球场建得这么漂亮,以后带孩子、自己锻炼,都有了好去处!”值得一提的是,各乡镇为“县超”纷纷加入场地设施提升行动,不仅是为了满足球队比赛需求,更是着眼于推动全县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为后续更多赛事和市民体育活动提供优质场所,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六轮狂轰255粒球,点燃全民参与激情9月14日,五华“县超”小组赛迎来收官战,当天7场对决同时开打,场场关键、悬念迭起——无论是郭田、河东为出线权展开的“隔空较量”,还是长布与梅林的“榜首大战”,又或是岐岭、华阳、潭下为荣誉而战、争取首胜……每一幕都扣人心弦。本轮比赛中,上届冠军转水镇依旧强势,面对郭田镇的挑战,他们攻防两端全面压制,最终以4:1强势拿下比赛,彰显自身实力。这支队伍的强大,离不开转水镇深厚的校园足球底蕴:其主场所在的惠民小学,不仅是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还设有足球培训基地,组建了5支足球队,近年来勇夺5个县级足球冠军,更培养出多名考入高校足球专业的优秀球员,堪称五华足球的“青训摇篮”。随着“县超”小组赛圆满落幕,综合小组赛六轮赛果,A组华城队、水寨队分列小组一二位出线,B组横陂队小组第一出线、安流队小组第二出线,C组转水队以小组第一出线、河东队逆袭出线,D组长布队、梅林队位列小组前两名携手出线。其余8支球队遗憾止步。100名球员进球255粒!这是五华“县超”小组赛六轮激战的数据,不但刷新了进球纪录,还延续了“没有假球,只有进球”的进球风暴,再一次展现了“全是对胜利的渴望”不服输的良好竞技状态,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广大球迷观众的期待。每逢周末比赛日,就连往日宁静的村庄也仿佛被按下“热闹开关”,老人、孩子纷纷走出家门,涌入球场,在赛场上尽情呐喊。五华“县超”又简称“五超”,即超越足球、超越梦想、超越自己、超越对手、超越预期。它早已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炽热的生活态度。小组赛虽告一段落,但更激烈的淘汰赛一触即发——精彩还在继续!流量带动消费,推动农文旅体融合“没想到氛围会这么好,对决水平这么高,大大超出我的预期!”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原队长池明华亲临现场观看“县超”比赛后,给予高度评价,他期待五华“县超”的赛场上能够踢出更多精彩的比赛。今年第一季度,五华旅游接待游客42.41万人次,同比增长68.56%;旅游总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95.57%。赛事搭台,旅游唱戏,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五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梅林镇为例,8月24日梅林镇的“县超”首战,这个常住人口仅3万余人的小镇却有6000多名球迷到场观赛,对足球的热爱和对“县超”的期待可见一斑。当天的赛事直播观看人数达33.6万,现场涌入观众约6000人。配套的消费场景同样火爆,4家商户通过直播带货实现1.86万元销售额,现场摊位消费额超3.6万元。赛事汇聚的巨大流量,有效带动了各乡镇农特产品的“出圈”和热销。各镇主会场周边设置的展销区与直播带货区,让菩米、酱油、腐竹、茶叶、菜干等乡土好物借“县超”东风,走出五华、走向更远。更值得一提的是,“县超”还为非遗传承搭建起优质平台。多见于传统节庆的非遗舞龙,如今频繁亮相赛场,与激烈赛事的碰撞,既为比赛注入文化灵魂,也让古老技艺焕发新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传承。真正实现“以赛促文”,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五华“县超”赛事不设门票,全部比赛安排在周末。大量球迷和游客的到来,直接拉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和旅游消费,形成“观比赛、游五华”的文旅新体验。赛事既激活了基层体育,搭建起全民健身的舞台,也通过“一镇一队”的模式,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高水平足球魅力,极大激发大众参与热情。五华“县超”,始于足球,却远不止有足球。这是五华探索的“以赛助产、以赛兴文、以赛促旅”的实践新路:既搭建起全民健身的大舞台,也为乡镇带来活力与烟火气;既推广了农特产品,也为非遗提供展示窗口;既凝聚了乡土认同,更踢出了五华人团结拼搏、敢想敢干的精气神。根据赛程,五华“县超”将持续至今年10月底。更多精彩,正在路上。文脉评论“县超”,为什么五华可以?为什么“县超”能在这片土地上点燃?答案,就写在每一声呐喊、每一次奔跑之中。一场县级足球联赛,竟能吸引每轮约2.2万名观众到场呐喊助威、六轮比赛轰出255粒进球,甚至前国脚也前来助阵——自今年8月开赛以来,五华“县超”开展得如火如荼,点燃了这座“足球之乡”的激情与梦想。这些在绿茵场上拼抢的身影,在工作日,他们是镇村干部、快递员、厨师、教师等等,每到周末,他们“切换身份”,化身为足球场上的前锋、中场、后卫、守门员,用汗水和信念点燃对足球的热情。这份热爱,并非一朝一夕。早在1873年,现代足球远渡重洋,跨越山海,从欧洲来到五华元坑,这是现代足球第一次在中国内地出现的记载。2015年11月,五华元坑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而距离元坑不足50公里的五华横陂镇老楼村联庆楼,幼年的李惠堂在宽敞的门坪练习射门技巧,后来的他成为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世界球王”。足球,早已融入五华人的血脉。历经150多年积淀,五华足球形成了有历史传承、有人才支撑、有政策扶持、有品牌效应、有实力PK、有产业发展、有硬件平台、有热情氛围、有前景可期的良好局面。如今,五华拥有各级各类足球队约366支,标准足球场地291块,平均每万人拥有3.1块足球场,居全国第一,参与足球这项运动的高达30多万人。正是这样的足球土壤,让这场“县超”广受好评,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代表队,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力量。此外,足球也成为基层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的“催化剂”,各乡镇为了满足比赛要求,迅速提升硬件条件。这不仅服务于赛事,更长远惠及学校教学、市民锻炼与文化活动的开展。“县超”虽不售票,却实现了“流量变现”。据五华“县超”组委会初步统计,前5轮小组赛每一轮平均约2.2万人现场观看比赛,开展网络赛事直播96场次,线上总曝光量达到了310万人次。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与游客到场观看,助推了当地农文旅的发展。从表面上看,“县超”是一场当地政府主办,市民球迷“图个乐子”的足球赛事,但往深层看,它更像五华探索除中超赛事外的现象级比赛,通过足球赛事促进农文旅体融合,推动“百千万工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县超”既能成为全民健身的平台,也是乡镇特色产品的展销窗口;既激活了民间体育热情,也为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开辟了新通道。作为全省首个举办“县超”的县级城市,五华将已有21届历史的“球王杯”全面升级,其创新探索备受瞩目。赛事仍在继续,激情仍在燃烧。我们期待五华在绿茵场上踢出更多精彩进球,更期待这条“以球为媒,以赛促兴”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县超”人物谱 这场草根狂欢,源于每个人心中的归属感“铃铃铃……”电话响起时,张媚正穿梭在五华“县超”赛场涌动的人潮里。电话那头,是家婆温和的叮嘱:“阿媚,晚饭还给你留着,回来记得吃。”这样朴素的牵挂,几乎伴随了她的每一场志愿服务。一句平常的问候,背后是数年来无声的理解与支撑。张媚是华城青年志愿突击队的一员。自8月23日五华“县超”开赛以来,她场场不落。球场上,球员为家乡荣誉奔跑拼抢,而赛场之外,还有无数像她这样的普通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托起这滚烫的热情。“‘县超’比赛很热闹,在客场,我是啦啦队,放开了嗓门呐喊;回到华城主场,我就是志愿者,引导观众、维持秩序……”张媚一边忙着手头的事,一边笑着说,以前得开车到五华奥体中心看中超,现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精彩比赛。她语气里掩不住兴奋:“这么精彩的赛事,希望‘县超’能年年办下去,我会一直来帮忙!”热情的不只是志愿者。8月31日,梅林镇对阵长布镇前夕,一条网络短视频刷屏:“无论哪支球队赢,我就奖20只盐焗鸡!”发出这则“硬核奖励”的,是梅林镇标记饭店的老板娘张秀娟。她笑着说,这不是噱头,是真心想为“县超”做点什么:“自从比赛开始,镇上比以前热闹太多,店里客人明显多了,大家看球聚餐、有说有笑……我们就想用这种方式,给球队鼓劲,希望家乡越来越好。”更让人振奋的是,五华籍爱心企业家周初面对镜头喊话:“只要‘县超’每年都举办,我每年最少赞助10万元!希望赛事能一如既往地办下去!”真诚的话语,瞬间点燃更多人对足球的信心与热情。深厚的足球底蕴,火爆的民间热情,每场“县超”都像是一场草根狂欢。这项乡村赛事已不是简单办赛,而是深入融合到乡村发展事业中,让广大群众通过全民健身收获更多快乐和幸福。而真正托起这片欢腾的背后,是无数个像张媚、张秀娟、周初这样的普通人;更是全力支持比赛而更有归属感的广大群众,他们组成了“县超”最硬核的“后盾”。